客服
1V1解答用户问题,发送名片申请入群,获取
①跨境电商资讯&活动;
②厂商&各服务商资源;

卖LED的广州小伙,在TikTok上成了真顶流

Emily 2025-05-19 10:36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363

本文由 派代跨境电商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微信搜索【白鲸跨境】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白鲸跨境】公众号,快速洞察跨境市场商机
进{{title.indexOf('tiktok') > -1?'TikTok':'跨境电商微信'}}群获取行业商机,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16)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添加

来源:派代跨境电商

作者:夕夕

编辑:菲菲

当广州本土工厂的“抽象艺术家”遇上 TikTok 算法黑洞,一场横跨中美文化的营销正在上演。

广州 LED 灯品牌 LCSIGN 的 Tony,国内或许鲜为人知,但他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却非常爆火。

目前,年仅 20 岁但 Tony 在 YouTube 坐拥近 3000 多万粉丝,在 TikTok 上拥有 140 万订阅。他把 Made in China 的中国 LED 灯牌成功出海, 300 美元成本撬动千万级曝光。

其成功有何秘诀,跨境卖家又能否复制?

image.png

流水线走出来的海外网红

打工仔 Tony 哥来自广州一家广告牌公司,在 TikTok 账号 @XYZ_Lights 发布第一条视频时,工厂日产能仅 80 块灯牌。

一张淳朴的中国面孔,站在工厂流水线前实景拍摄,操着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发音,在短视频媒体发布了一条又一条硬核广告。

凌晨 3 点的广州白云,Tony 哥举着补光灯趴在堆满半成品的车间,乐此不疲地推销着各式各样的彩色英文艺术字体发光广告牌,终于在他的坚持原创下, Lc sign 制作的内容矩阵已经触达 1.2 亿的泛娱乐受众,视频平均观看完成率高达 92%。 

image.png

流量的曝光随之带来的,是从流水线打工人到海外 KOL 的魔幻式飞升。Tony 所负责的账号 3 个月内涨粉 18.3 万,视频平均互动率 8.7%,单条爆款视频播放量达到 2270 万。而视频《老板的咆哮与我的灯牌》所带动的店铺转化率提升了 56%,客单价从 19.9 美元飙升至 49.9 美元,客单价足足暴增147%。

传统销售模式太无聊没新意?那就整合现有优势,口语流利、5G 冲浪、对海外影视涉猎广、善于模仿等等。这些就是 Tony 混海外社媒得天独厚的优势。想要在庞大的社媒大数据中获得流量的青睐,必须要有豁得出去的心态和表现力,以及强大的文化符号翻译能力。

例如,前五秒剪辑互联网上博主嘶吼自己不是同性恋的视频,Tony 下一句:“你说得对,但我们新出的灯板三年保修,送货上门。”

 640.gif

剪切美女视频作为前奏,还能顺利讲解“我们的灯板同样防水还亮度可调节”。简单粗暴但粉丝非常受用。

640 (1).gif

Tony 抽象营销中玩得最出色的文化猎奇,其本质就是找到跨文化传播的“翻译器”。他能破圈的关键就在于,及时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对于情绪宣泄的需求以及文化符号可以共鸣这两大信号。

文化猎奇&情绪价值的核爆反应

事实上,“广州 Tony 哥”的抽象式营销,看似是偶然爆火,实则暗含了海外社媒流量密码。放在国内老一辈人眼里,可能会觉得“这个显眼包丢人丢到国外去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洗脑式的抽象营销方式,竟钻进了无数海外用户的心。

image.png

根据 Sensor Tower 的最新数据,TikTok 用户对“中国制造”标签的搜索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 140%。但单纯依赖“中国制造”的标签远远不够。Tony 哥的团队发现,将本土文化符号嫁接到产品特性上,才能触发算法推荐机制。

从热点到爆款的转化器,Tony 哥团队的灵感来自 TikTok Trending 榜单。但不同于普通卖家的“跟风搬运”,他们对于内容选题有一套独特的筛选机制。

在超级碗中场秀期间,Tony 哥团队迅速响应,仅用 12 小时就制作出了“NFL主题灯牌”视频(NFL:National Football Leaague 国家橄榄球联盟)。他们看中了超级碗的高收视率、高商业价值和代表着美国文化的符号象征等多重魅力,本身自带话题和美国观众的文化认同,设计 NFL 主题的灯牌,Tony 就能够触动到观众的情感共鸣。

他们将中国制造的 LED 灯牌与美国集体记忆的 NFL 文化相结合,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吸引了球迷的关注,也引发了更广泛的共鸣和讨论,成功地将一个文化符号,转化为促进转化的营销机会。

打工人”的文化差异,将 LED 灯牌的“故障艺术”与职场焦虑结合。

在这则视频中,Tony 哥故意将灯牌的文字粘歪,并在关键时刻让灯光突然熄灭,模拟老板在会议上大发雷霆的场景。这种“翻车”手法不仅幽默诙谐,而且引发了广大打工人的强烈共鸣。许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这种场景在他们的工作中屡见不鲜,Tony 哥的视频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温暖。

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突破了 2270 万次,评论区充满了用户的共鸣和互动。视频的点赞量和转发量分别达到了 120 万和 80 万,显示出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大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Tony 哥不仅成功地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还通过情感共鸣建立了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用户主动参与二创,用幽默消解文化差异,最终形成病毒式传播。

image.png

当“中国制造”遇上美式幽默,这也说明,新世代的跨境消费,正在展开关于中国制造的新叙事。

他拍恶搞模仿的视频,出现到的蝙蝠侠、钱德勒等等经典角色角色,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形象,在海外的 tiktok 用户群体里,更是到了“不可能没看过”的知名度。

image.png

当他对着镜头露出夸张笑容:"朋友们,这灯牌要是能扛住我老板的怒吼,算我输!"画面突然卡顿,黑暗中隐约可见"Best Boss Ever"字样这段故意制造的"翻车现场",意外引发海外网友二创狂潮,衍生出 200 多个鬼畜版本。重重 buff 叠下,直接为他开启了「流量致富」大门。

Tony 的经验,并不是一件无法复刻的事。这些案例恰恰印证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在社媒时代,能引发争议的内容,往往比“完美无瑕”的广告更有效。

从 0 到 1 打造出海外爆款,Tony 的成功之路是否可行

对于不同品类和赛道的跨境商家,我们可以从中习得什么?

在娱乐为王的短视频快节奏时代,产品做得好是公认基础。但关键,还是怎么能以一种更轻松易懂的方式,培养潜在消费客群,打破海外大部分用户“中国制造商品除了性价比高,其他没了”的固有印象。

当传统广告还在堆砌“这款产品有着 5 万小时使用寿命”时,Tony 哥靠自己的幽默细胞玩起了抽象营销,用“这亮度能闪瞎老板的眼”等情绪化的表达来取而代之,刺痛了 z 世代消费者们的心,原本只有 3.2 秒的停留时长,提升至 45 秒,ROI 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23。

事实也证明,海外用户对中国产品的认知正从“低价代工”转向“文化符号”。 Tony 哥团队在灯牌上加入《老友记》钱德勒的表情包时,播放量瞬间提升 3 倍。这印证了文化符号嫁接的威力:它让产品成为了跨文化对话的载体。因为 Tony 掌握了一个真理:尽管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但全球的打工人和影视爱好者们思想共通,情感无界。

尽管一开始没有特别强烈的购买需求,但只要给这些路过的看客们,心里种下一个记忆锚点,通过大数据的筛选和重复刺激「混个眼熟」,让他们最终成为愿意买单的客户。

image.png

此时进入 IG 当中搜索,会发现 LED 灯牌赛道已经涌入了大量模仿者。此时的 Tony 哥团队开始布局“第二增长曲线”:与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绑定,开发防水 LED 灯牌,绑定露营场景,搜索词溢价指数直线飙升 1.8;根据用户的实际日常需求与技术融合,推出 RGB 灯牌+Spotify 歌词同步功能,订单转化率提升 72%;还深耕本土现实文化,雇佣墨西哥裔网红进行方言口播,海外账户互动率提升 41%。

这也在证明,想要持续做出属于自己的爆款,不能只停留在轰炸式流量的糖衣炮弹里,在产品内容上反而更应该理智地进步,打造独一无二差异化品牌。

在广州 Tony 哥的爆红事件中,我们可以找到规律。很多时候,Z 世代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文化身份认同感。当 Tony 哥的灯牌成为“打工人反抗老板”的符号时,它的存在已超越照明工具传统的物理属性。

海外社媒用户的消费底层逻辑,就是情感驱动,而抽象营销的本质,实则是制造情绪爆点。当足够痛的痛点转化为流情绪量时,网友的共鸣也就随之转化为了货真价实的订单。

当中国制造遇上新生代的抽象文化,爆款的诞生或许终究可以不再依赖运气。

关注公众号

*扫码获取更多跨境相关热点资讯、选品爆单技巧、DTC品牌解读、TikTok政策内容。

加入微信群

*扫码添加客服,邀您入群:①与行业大咖交流经验;②链接各类服务商资源&厂商货源。

加入微信群

*扫码添加客服,邀您入群:①获取TikTok行业商机;②与行业大咖交流经验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跨境电商资讯

客服微信
1V1解答用户问题,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①厂商货源&各类服务商资源对接;
②跨境热点活动;③跨境最新资讯;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白鲸社群
{{item.name}}
扫码添加白鲸客服
{{item.kefu.name}}({{item.kefu.wechat}})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加入
添加客服发送名片申请入群,以上交流群仅限相关从业者入群, 同一用户仅限进入1个同类型群,最多进2个不同类型的社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