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1V1解答用户问题,发送名片申请入群,获取
①跨境电商资讯&活动;
②厂商&各服务商资源;

卖家慌了!亚马逊这一功能即将被停用

Henry 2025-07-02 10:12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552

本文由 跨境电商头条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微信搜索【白鲸跨境】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白鲸跨境】公众号,快速洞察跨境市场商机
进{{title.indexOf('tiktok') > -1?'TikTok':'跨境电商微信'}}群获取行业商机,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16)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添加

来源:跨境电商头条

作者:zoey

留给亚马逊卖家“获取评论”的地方不多了。

近日亚马逊宣布,其卖家后台核心功能“买家评论”将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正式停用,取而代之的是以数据指标为核心的“买家之声”(Voice of the Customer)工具。

image.png

消息一出,跨境卖家群瞬间炸锅:

 “评论阵地又少一个”

“这届卖家太难了”

……

要知道,商品评论在亚马逊那可是 “香饽饽”,买家靠它决定买不买,卖家靠它发现产品不足、改进优化。

一旦差评出现,卖家能在 48 小时内于该页面锁定“案发现场”,并拥有 90 天黄金处理期。最关键的是,当差评来自真实订单时,页面右上角那个小小的 “联系买家”按钮,曾是无数卖家的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该功能曾帮助超 60% 的卖家挽回差评。但随着功能关闭,卖家可能失去直接与买家沟通的官方路径,差评处理效率或将大幅下降。

image.png

而替代工具“买家之声”将仅展示汇总数据指标(如客户体验指数 CX、负面反馈率 NCX),但不再提供差评文本内容。某 3C 品类卖家直言:

“过去通过差评文字能精准定位产品问题,现在只能盯着百分比猜测原因,运营如同‘盲人摸象’。”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亚马逊关闭买家评论的功能,将会对卖家产生以下 3 个实质性的影响:

1、数据代替文字,难以读懂客户“心声”:“买家之声”只呈现CX(客户体验)、NCX(负面客户体验)等汇总指标,如同收到一份没有症状描述的诊断书。卖家再也无法直接看到“客户为什么愤怒”,挖掘差评根源的成本或将飙升。

2、数据解读门槛提升,第三方工具成刚需:中小卖家需额外采购评论分析插件,年成本或增加。同时,团队需配备数据分析师解读 VOTC 指标,月均人力成本或上升。

3、删评难度指数级上升:取缔“联系买家”功能,意味着卖家失去了一个高效、官方的差评沟通与补救渠道。处理差评将变得更迂回、更费时,效果也更难保障。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表示,亚马逊正以“优化用户体验”之名重构平台生态,其评论治理政策呈现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严打违规操控评论的行为确实净化了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合规卖家却陷入评论获取成本飙升、运营策略失效的生存困境。

9 月 30 日功能正式关闭前,建议卖家:

# 紧急迁移历史评论数据至私有化分析系统,沉淀用户反馈数据库;

# 深度解析亚马逊新推的“买家之声”指标体系,挖掘潜在商业洞察;

# 前置性升级客诉处理流程与品控标准,提前适应评论管控升级趋势。

当前评论获取渠道持续收窄,卖家正面临双重挤压:既有存量市场中,海量过时评论形成信息雾霾,误导消费决策的同时抬高新品突围门槛;增量空间里,官方沟通渠道的封闭迫使卖家转向灰色地带,运营成本呈现指数级攀升。

政策收紧造成的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反噬平台标榜的“用户体验”——当合规经营成本超出承受阈值,卖家或将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维持生存。

有从业者形象比喻:“过去我们像戴着呼吸器深潜作业,现在亚马逊直接抽走了氧气瓶,倒逼整个行业进化出肺活量。”在平台规则重构的窗口期,卖家群体需要以破局者思维寻找新出路——这或许意味着要付出更高昂的转型代价,但也可能催生更健康的商业生态。

关注公众号

*扫码获取更多跨境相关热点资讯、选品爆单技巧、DTC品牌解读、TikTok政策内容。

加入微信群

*扫码添加客服,邀您入群:①与行业大咖交流经验;②链接各类服务商资源&厂商货源。

加入微信群

*扫码添加客服,邀您入群:①获取TikTok行业商机;②与行业大咖交流经验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跨境电商资讯

客服微信
1V1解答用户问题,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①厂商货源&各类服务商资源对接;
②跨境热点活动;③跨境最新资讯;
与CEO聊合作
(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白鲸社群
{{item.name}}
扫码添加白鲸客服
{{item.kefu.name}}({{item.kefu.wechat}})
发送名片申请入群
加入
添加客服发送名片申请入群,以上交流群仅限相关从业者入群, 同一用户仅限进入1个同类型群,最多进2个不同类型的社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