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初海视野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 微信搜索【白鲸跨境】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白鲸跨境】公众号,快速洞察跨境市场商机
• 进{{title.indexOf('tiktok') > -1?'TikTok':'跨境电商微信'}}群获取行业商机,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16)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添加
来源:初海视野
作者:初海视野
自从平台报送卖家数据之后,税务合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卖家。深圳一销售额超 500 万的卖家收到了税务发来的最新通知,提醒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其存在税务风险,并列出卖家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包括所有收款账户收付款记录等。
最新税收风险提示函
据爆料,深圳一卖家收到来自税务的税收风险提示函,称经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卖家存在以下风险:
1、销售超 500 万未及时认定一般纳税人风险
2、印花税风险
3、平台报送收入净额合计与增值税申报收入不匹配
根据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年销售额超过 500 万元人民币的是“一般纳税人”,年销售额不超过 500 万元人民币的为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分为 0 税率、13% 税率和 17% 税率,根据不同行业和商品适用不同税率。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按 4% 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工业企业按 6% 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免税行业除外)。

从通知看,上述卖家所有店铺加起来的销售额超过了 500 万,但没有及时去认定一般纳税人,因此被提示存在税务风险。
今年 10 月开始,平台按要求报送卖家的销售数据。虽然只是 7、8、9 三个月,但许多跨境卖家一季度的销售额都超过了 500 万,早已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实际上,此前,各大平台向卖家发出的通知就提示卖家依法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平台内经营者年应税销售额(连续 12 个月或四个季度的销售额)超过 500 万元的,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按照适用税率纳税申报。如果没有按规定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未来可能会被税务机关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通知中的“印花税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金额处理不当、计税依据错误、申报时机延误、免税政策误解及监管系统预警等,企业可能因这些风险面临补税、滞纳金和罚款。
“平台报送收入净额合计与增值税申报收入不匹配”,说明卖家提交给税务的销售额数据与平台报送的数据不一致,而且差额较大,才会收到风险提示。
卖家需自查所有账户
除了向卖家发出税务风险,税务在通知中要求卖家准备相关材料,以便税务检查,包括:
1、2025 年 7 月至 9 月会计账册
2、2025 年 7 月至 9 月经营场地租赁合同、租金发票、租金水电费付款记录
3、2025 年 7 月至 9 月所有收款账户收付款记录,包括银行流水、平台方、微信、支付宝等收付款记录
4、2025 年 7 月至 9 月各平台销售收入情况说明,是否如实申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是否未及时认定一般纳税人。
卖家需要根据上述涉税事项进行自查,如自查认为确实存在问题,需自行调整账务处理,办理更正纳税申报、补缴税款。如自查认为不存在问题,要说明情况并举证。卖家需根据自查情况填写《纳税情况自查报告表》,并在 2025 年 11 月 05 日前通过电子税务局反馈。如果税务认为卖家已自行纠正到位或者举证充分能够排除风险,将不再采取进一步措施。
据初海视野了解,多个地方的税务部门都是要求跨境卖家按照 Gmv 金额(成交额)-退货金额进行申报。虽然有个别卖家在于税务工作人员的沟通之后,被允许按照回款额申报,但目前看,终究是少数情况。
也有消息称,对于跨境卖家如何申报的问题,11 月底会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下来。目前各地的税务只能根据既有的规定办理,很难将跨境电商卖家的税务单掕出来“特别处理”。
当前卖家面临的主要难点
1、收入确认问题
许多卖家按平台回款金额申报,但是系统直接比对出收入差异,会导致补税、滞纳金,而且要按照内销来补增值税。有卖家直言,“当地税务拿到的国外平台给过来的数据是我们在平台的销售额,而不是回款额(回款额计电商平台和商户的实际结算金额)。以亚马逊平台为例,我们的销售额是 100 块,而回款额往往只有 30~50 块。这是因为平台要扣取佣金、广告费、配送费等。”
2、成本抵扣问题
不知哪些平台费用可作合规凭证抵扣,若无合法凭证,将导致利润虚高、多缴税。以亚马逊为例,亚马逊是海外的电商平台,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即使开形式发票,也无法抵扣增值税。而亚马逊收取的广告费、佣金等,是否能进行税务抵扣,也还没有定论。
3、申报主体问题
有些卖家试图通过设立香港公司、店铺个人代持等方式分散风险,但平台数据与境内申报数据不符,极易触发稽查。还有不少卖家用个人身份注册店铺、收款,收入混同个人财产,公私账不分,无法证明交易真实性,易被认定为个人偷漏税,无法享受出口退税。
此外,用 A 公司主体开店,但用 B 公司主体报关、收款或申请补贴,资金流与货物流不匹配,极易被认定为“四流不一”(合同、发票、资金、货物流),导致被稽查。
针对近期跨境电商集中暴露的申报问题,相信有关部门已充分关注并收集了行业反馈。税务监管的“穿透时代”已经到来,合规不再是可选项,是未来跨境卖家的必修课。在当前阶段,卖家最明智的选择并非观望等待,而是主动依据现有法规框架,梳理业务、积极准备。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跨境电商资讯
2025-11-05
2025-11-05
2025-11-05
2025-11-05
2025-11-06
2025-11-06
2025-11-06
2025-11-06
2025-10-30
2025-10-30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0
2025-10-30
2025-11-04
2025-10-31
2025-10-10
2025-10-30
2025-10-14
2025-10-24
2025-10-13
2025-10-21
2025-10-15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