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AMZDH跨境电商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 微信搜索【白鲸跨境】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白鲸跨境】公众号,快速洞察跨境市场商机
• 进{{title.indexOf('tiktok') > -1?'TikTok':'跨境电商微信'}}群获取行业商机,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16)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添加
来源:AMZDH跨境电商
作者:Sean Su
AMZDH 获悉,10 月 21 日,Shopee 菲律宾本土店发布一则交易规则强化公告,明确将"仅付款"类商品列为高风险行为,并启动专项监控。这一举措直指近年来频发的站外交易纠纷,旨在净化平台生态,保障买卖双方权益。卖家若继续违规操作,可能面临商品下架、扣分处罚甚至账号封禁。
新规核心:三大“仅付款”行为被明令禁止
Shopee 将以下操作定义为误导性垃圾信息,重点打击对象包括:
·“空壳商品”上架:商品标题或描述中标注"仅用于Shopee 结账""结账通道"等字样,实际无库存或无法履约,仅作为引导买家站外付款的工具。案例:某卖家上架"1比索结账链接",实际要求买家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全款。
·站外交易诱导:在聊天窗口、商品详情页或直播中,以"优惠价仅限站外""加微信享折扣"等话术,引导买家脱离平台完成交易。风险点:Shopee 明确表示,此类纠纷(如未收货、假货)平台概不负责,买家投诉将直接关联卖家信用分。
·价格欺诈行为:
直播销售未标明实际价格;
商品页标注“面议”“联系卖家议价”,规避平台定价机制。处罚:系统将自动下架违规商品,并累计卖家违规积分(满 12 分即封店)。
平台为何突然“动真格”?
此次严打背后,是菲律宾站交易乱象的集中爆发:
·买家权益受损
超 30% 的站外交易纠纷涉及"付款后失联""商品与描述不符";
·平台生态恶化
违规卖家通过站外交易逃避平台佣金,扰乱市场定价;
·合规压力升级
菲律宾《电子商务法》明确要求平台对交易全程负责,Shopee 需规避法律风险。
平台声明:“仅付款”商品本质是利用 Shopee 流量为站外交易导流,严重违反《卖家行为准则》。新规实施后,系统将通过关键词筛查、买家举报和人工复核三重机制监控违规行为。
卖家避坑指南:四大合规操作要点
·商品信息透明化
直播销售必须标注清晰价格,禁止使用"私聊询价"等模糊话术;
商品标题、描述、图片需保持一致,避免"低价引流,实际加价"。
·交易闭环在平台
所有沟通、付款、售后必须在 Shopee 内完成,禁止引导至 WhatsApp、Facebook 等渠道;
遇到买家要求站外交易,应明确拒绝并举报至平台客服。
·库存与履约管理
避免上架“占位商品”,确保库存真实可售;
若商品缺货,及时下架并设置"预售"标签,而非用"仅付款"链接应付。
·自查工具利用
使用 Shopee 卖家中心"商品诊断"功能,定期检查标题、描述是否含违规词;
关注"卖家学习中心"更新,掌握最新规则变化。
行业影响:跨境电商合规化再提速
Shopee 的此次行动并非孤例。近年来,Lazada、TikTok Shop 等平台均加强了站外交易管控,反映出东南亚电商市场从"野蛮生长"向"规范运营"的转型趋势。卖家需适应三大变化:
·流量成本上升
依赖平台导流,需更注重复购率与口碑;
·运营门槛提高
合规成本增加,但长期可降低封店风险;
·差异化竞争
通过商品质量、服务体验而非价格战突围。
Shopee 菲律宾的新规,本质是划清平台责任边界,倒逼卖家回归健康交易模式。对于合规经营的卖家而言,这或许是清理竞争对手、提升市场份额的契机。但若继续铤而走险,等待的将是“商品下架-扣分-封店”的三级惩罚。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跨境电商资讯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0
2025-10-21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20
2025-10-17
2025-10-21
2025-10-22
2025-09-23
2025-09-30
2025-10-10
2025-09-24
2025-09-23
2025-09-26
2025-09-24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