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跨境电商头条 撰写/授权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 微信搜索【白鲸跨境】或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白鲸跨境】公众号,快速洞察跨境市场商机
• 进{{title.indexOf('tiktok') > -1?'TikTok':'跨境电商微信'}}群获取行业商机,请添加客服微信(baijing016)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添加
来源:跨境电商头条
作者:Joey
近日,美国零售巨头百思买(Best Buy)宣布正式推出全新第三方电商平台,这一动作不仅是其从自营模式向平台化的转型,更折射出传统零售巨头在数字化浪潮下的生存焦虑与突围决心。
重开第三方平台卖家入驻
据外媒报道,百思买此次开放的第三方平台涵盖网站与 APP,向全球卖家重新敞开大门——这是自 2016 年关闭美国第三方业务后,时隔九年的再度发力。
对全球卖家而言,这意味着一个高流量渠道的开启,数据显示,百思买目前拥有超过 2 亿客户,年网站访问量超过 100 亿次,每周完成交易超 100 万笔;其移动端用户数也达到 1490 万,年浏览量高达 37 亿次。
对百思买而言,重启平台是拓展品类、拉动电商增长的核心战略。今年一季度,其总营收下滑 0.9%,但线上销售额逆势增长 2.1%,电商已成业绩重要引擎。
“这是我们企业的支柱战略,”百思买首席平台与电商官强调,“当我们审视具有增长潜力且公司愿意积极投资的领域时,第三方平台毫无疑问是重点之一。”
现在,打开百思买的官网,首页最醒目位置即可看到第三方平台的宣传海报,“最大化您的在线销售”标语以加粗形式突出显示,下方直接附入驻申请入口,直观体现了这份重视。
成立于 1966 年的百思买,从音响专卖店起步,虽成长为北美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但高度聚焦也导致品类单一。
此次平台推出正是对这一短板的突破:商品总数翻倍,部分品类增长两倍,创其史上最大规模品类扩张。
具体来看,科技线新增定制控制器、电竞椅等;移动配件(保护壳、充电器等)数量翻倍;家具领域(电视柜、户外凉亭等)规模扩至三倍;
首次引入 Fanatics 授权体育周边,同时上线吉他、玩具等,并重启因流媒体发展停售的蓝光、DVD 等实体影媒;
此外,季节装饰、汽车电子等空白或薄弱品类也得到补充。
其首席客户、产品和履行官杰森・邦菲格表示:“一切以客户技术需求为中心,我们看到市场对消费电子相关交易的旺盛需求,必须据此调整。”
第三方平台模式还缓解了百思买产品迭代缓慢的致命缺点。据百思买电商负责人介绍,此前引入新品牌需数月,如今仅需几周。
首批卖家已出单百思买
此前虽有电商平台,但仅销售自营商品,未对第三方开放。本周二第三方平台上线后,商品种类翻倍,涵盖家电、电脑、健身运动等 20 多个大类。
据官方信息,手机配件品类增幅最为显著,保护壳、屏幕保护膜、充电器等产品种类增加两倍;小家电和厨房用品也在扩大规模,新增了安克旗下 Eufy、科沃斯旗下 Tineco 等品牌的更多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安克(Anker)自身的多款充电器、充电宝等产品也已上线,页面标注“Sold By Best Buy”,属于平台自营——凭借前期积累,头部品牌已率先在新平台占据优势。
据悉,此次开放,Best Buy 还增强了其家具、小家电和厨房必需品的品类招商。
目前平台上线初期约有 500 名卖家入驻。据首批入驻的卖家反馈,已有店铺成功出单,单量因品类而异:电子家电品类部分店铺日均能达几十单;另有卖家一款售价 350 美元的产品,上线仅几小时便成交,直言 “平台爆发力惊人”。
无论国内外卖家,均对平台寄予厚望:一方面源于百思买的流量优势;另一方面,美国电商市场长期由亚马逊主导,卖家期待新平台打破垄断。有入驻申请者认为:“若百思买能避免亚马逊对卖家的不尊重,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多家零售商正在转型
这并非百思买首次涉足第三方业务。2011 年其曾开放平台,2016年因产品重叠、利润微薄等问题关闭。
如今重启,既源于电商环境成熟,技术更完善,消费者更适应平台购物;更源于迫切的业绩压力:
今年一季度,百思买营收 88 亿美元,同比下滑 0.9%,净利润萎缩 18% 至 2.02 亿美元,已是连续 14 个季度销售额下滑;5 月财报中,其将全年营收预期下调至 411-419 亿美元,虽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但较 2022 年的 518 亿美元高点大幅下滑。叠加关税压力,第三方平台被寄予 “拓展利润来源、增强定价灵活性” 的厚望。
百思买的动作并非孤例。近年来,美国传统零售商加速布局第三方平台:Lowe’s、Nordstrom 去年推出电商平台,Ulta Beauty 计划年内跟进,Target 则扩大现有平台 Target Plus(GMV 同比增超 20%,目标 2030 年达 50 亿美元)。
这一趋势背后是零售生态的结构性转变:2024 年美国零售业关店 7327 家,同比增 57.8%,预计 2025 年关店数将达 1.5 万家;而电商增速常年领先,今年二季度虽同比增 5.3%(2022 年四季度以来新低),仍高于总零售额 4.4% 的增幅。
在门店收缩、电商提速、利润承压下,想在数字化浪潮中重新立足,开放第三方平台正成为巨头们的共同选择。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跨境电商资讯
2025-08-22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0
2025-08-22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1
2025-08-22
2025-08-25
2025-08-22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2
2025-08-20
2025-08-21
2025-08-22
2025-08-25
2025-07-31
2025-07-28
2025-08-05
2025-08-04
2025-08-15
2025-07-28
2025-08-19
2025-08-07
2025-07-29
2025-08-04